您當前的位置 : 首頁> 公交文化> 企業文化>
【員工風采】孟麗華:十九年幫扶從未停歇
     日期:2014-05-14     點擊量: 9034  

尊敬的各位領導:大家好!

  我叫孟麗華,是荊門公共交通集團的一名點鈔員,就是傳說中數錢數得手抽筋的那種。我每天數的錢有一萬元左右,錢不算多,但堆頭大,每天30多個錢箱,都是一元的零錢;我每個月工資1820元,老公下崗后打短工,一個月收入差不多有1600元,共同分享這3400多元錢的有我、老公、上大學的女兒、以及我長年資助的3個孩子。對不起,今天我就從最俗的錢說起。

  我第一次幫助別人很意外,是一時的沖動。1995年9月我還是一名公交車售票員。一天,公交車上有一位70歲的老人突然頭疼,疼得流汗像下雨。我連忙與司機商量后直接將車開到了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,我背起老人跑進了急診室。老人身上沒錢,我掏出包里的420元票款讓老人先看病。醫生說老人是腦溢血,再晚一點就沒救了。回家后我取出家里的存款將公司的票款還上。老人病好后,給我們公司送來了感謝信和錦旗,將420元錢還給了我。這420元錢我已經給出去了,又還回來了,我得用它做點什么。當我聽說象山中學有個孩子上不起學時,我用這420元錢資助起這個即將失學的孩子。當時我的月工資是360元,420元錢可以買兩套衣服,可以上4次餐館,但我卻用它讓一個孩子上了兩年學。我突然發現了一個讓我的錢發揮最大價值的途徑:幫助那些窮困的人。此后的19年里,我始終都在資助失學兒童,從未中斷,至今受我直接資助的兒童有21人,個人直接出資超過了20萬元。我女兒曾說:“別看我們家至今都買不起小車,可我媽媽捐出去了一輛20幾萬的小車!”

  十九年來,一直有人不理解我為什么要幫助別人,是不是別有所圖。我總是淡淡一笑,他們不了解我的經歷。我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,因兄弟姊妹多,很小的時候我就被送人了,離開了父母。13歲那年,我一個人從荊門流落到武漢,一天晚上,我縮在橋洞下過夜被一位姓陶的阿姨發現了,阿姨收留了我,給我吃的給我穿的,讓我讀書,后來又幫我找工作。阿姨教育我:“要感恩,只要活著就要感恩給你生命的人。”我曾多次問阿姨為什么要幫我。阿姨講,她小時候也曾流落街頭,是一位好心的婆婆收留了她。婆婆教育她要行善做好事,說只要自己有口飯吃就不能看著別人餓死。

  我忽然明白,積德行善、助人為樂早就存在于我們的文化、我們的血脈當中,我們所要做的是發揚光大。

  最開始的幾年,我主要的是用自己的收入來資助那些學生,后來我漸漸明白,我沒有多少錢,我的優勢不是財富,我最富有的是精神。

  2001年中秋節,我買了1箱葡萄、1箱蘋果送到了荊門福利院。我說:“我想做一名志愿者,定期照顧這些孤寡老人。我不圖回報,只要老人們過得舒心,因為我曾和這些老人們一樣無依無靠,是好心人的幫助才有了我的今天。”福利院的領導熱情地接納了我這名志愿者。十多年來,我每個星期都要利用下班時間、休息日到福利院、光榮院去看望那些孤寡老人們,陪他們說話,幫他們洗衣、洗腳、按摩、梳頭。福利院稱我是“以個人名義關愛福利院老人的荊門第一人”。

  2002年,我認識了92歲的范婆婆。她無兒無女無依無靠,只要有空我就去看望她。老人家每次見到我,總有說不完的話。時間一長,我們的感情越來越深。她不止一次對我說:“小孟啊,我要是有你這樣的女兒該多好啊!”2007年6月,老人家因病住進了醫院,我每天下班都要去醫院陪她。范婆婆最喜歡吃餛飩,我每天早晨上班前都端一碗到醫院,一口一口喂給她吃。住院的二個多月里,我每天幫她洗澡、梳頭,服侍她大小便。她的手和腿都變了形,不能動,每次洗澡的時候,我都先要把老人家抱著放在我的腿上,然后再用毛巾慢慢地給她擦洗。在醫院的那段時間范婆婆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:“小孟啊,如果有一天我要走了,你能來為我送終嗎?”我說:“您老安心養病,如果真有那么一天,我一定會守在你身邊的!”她聽了很欣慰。范婆婆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,醫生告訴我說她老人家的時間不會很長了。9月3號那天上午因為我工作的點鈔室不能接電話,沒有與外面聯系。中午下班時,我的手機顯示有30多個未接電話,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范婆婆可能不行了。我連忙打電話詢問,得知老人家已經在上午10點鐘左右離開了人世。我打的趕往殯儀館,送老人家最后一程。在我含淚收拾老人房間時,發現床鋪上還放著4個已經干枯的面包,這是我最后一次送去的,老人舍不得吃。范婆婆的去世讓我感到非常自責,因為她臨終時我沒能守在她身邊,我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。

  范婆婆去世后,我一直在想,如果幫助老人的不只我一個,就不會有這些遺憾了。于是我召集了一些人,鼓勵大家一起來做好事,這就是早期的志愿者服務隊。后來,在我的倡導下,我們又成立了荊門市義工聯。去年我又牽頭成立荊門市圓夢愛心幫扶會。如今做好事不再是我一個人在奮斗了,它成了荊門所有好心人共同的事業。近十年來,通過我的呼吁、牽線搭橋,企業和愛心人士捐助款項超過了100多萬元,1300多名失學兒童和孤寡老人受益。

  我第一批資助的孩子當中有個叫陳橋,在我資助他讀完高中后,他到深圳創業,還當上了小老板。2010年他從買車的錢中拿出5萬元來感謝我,他說:“阿姨,您連像樣的房子都沒有,我不能買車!”我說:“陳橋,這錢我不能要,當年我資助你,就是要你過上有車有房的日子!”我在資助那些貧困孩子時就拿陳橋做榜樣,我說我曾資助過的陳橋比你還窮,可陳橋通過奮斗現在當了老板有車有房了。陳橋的成功讓很多貧困中的孩子看到了希望,有了方向。

  1997年我從報紙上得知了失學兒童徐亮的經歷。徐亮的爸爸因病去世,媽媽離家出走,徐亮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,爺爺只有一只胳膊,家里窮得僅僅能填飽肚子,初中還沒有畢業就準備輟學。我當即決定資助徐亮,我除了幫他交學雜費還每月資助他100元的生活費。四年后,徐亮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武漢大學,就在這年我女兒也考取了重點中學,兩個孩子上學要一次性拿出2萬多元錢,而且每個月還要近1600元的生活費。而當時我和老公的月收入還不到3000元錢,同時我還資助著另一名中學生。我咬著牙借下了3萬多元錢。可到了2004年,借下的錢沒還一分,又新添了1萬多元錢的債。而這時,勤奮好學的徐亮電話告訴我:他以優異的成績被推薦上北京大學讀研究生,要家長簽字。我當即搭車趕到武漢大學,簽字同意。我問了一下學費。老師告訴我兩年研究生下來,至少要準備2萬元錢。天啦,2萬,我上哪兒籌2萬元錢去?但在孩子的面前我沒有絲毫地猶豫,我對徐亮說:“只要你想學,就是出國阿姨也要供你,阿姨有錢!”從武漢回來,我反復考慮,一邊是借朋友的錢,一定要還,一邊是孩子讀書耽誤不得,學一定要上。家里實在沒什么值錢的了,只剩房子,怎么辦?只有賣房。    2004年冬月初七,我終身難忘那個下午,我奮斗了20多年買下的60平方米的房子,換來一張5萬5千元錢的存單。當天就還了3萬5千元錢的債,然后我們搬到了一間簡易的出租房里。望著我奮斗了半輩子,但最終屬于別人了的房子,我在樓下偷偷的哭了一場。有人說孟麗華瘋了,連房子都賣了。是啊,當一個人連唯一的房子都敢賣的時候,她還有什么不敢做、不能做的?

  2005年9月18日,徐亮給我打電話:“阿姨,我考取了劍橋大學的博士生,上劍橋要花不少錢,我去不去?”我說:“去?為什么不去?一定要去!阿姨有錢,阿姨供得起!”就這樣我把徐亮送進了劍橋大學。

  2007年,徐亮從劍橋學成歸來,在北京大學當老師。徐亮回來看我,將他第一個月的工資4175元一分不少地遞到我手里。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,我真的為徐亮高興。這個可憐的農村孩子非常爭氣沒讓我失望,如今從劍橋留學回來都在北京大學工作了。比起這些成績,我的節衣縮食、我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?!

  徐亮給我講他在國外的見聞,講他的專業。徐亮說:“阿姨,我有個想法,您幫我找個要資助的孩子,我要像您一樣幫他們!”我拉著徐亮的手說:“孩子,阿姨不要你一分錢,阿姨要的就是這個,要你也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!”目前,徐亮已資助一個貧困兒童達七年之久。愛心就這樣傳遞下去了。

  2012年3月22是我和愛人結婚20年,愛人提議到餐館去吃飯。結婚后我們從來就沒有一家人上過餐館。我問愛人,你準備花多少錢,愛人說準備花100元。我說你把100元錢給我。我買了條魚、幾個小菜,23元錢就做了4個菜。剩余的錢我買了30雙襪子送給了市福利院的老人們。吃飯的時候,我愛人對我說:“跟我結婚20年讓你受窮受苦了!”我說:“受窮受苦?這20年我資助出去了20多萬元,我都資助到北大、劍橋去了,我窮嗎?每次過年幾十孩子給我打電話叫我媽媽、阿姨,跟我說他們又考了100分,說他們買車了、買房了、結婚了,說他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,我多幸福啊!”今天,我還想說,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,我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事跡,但我獲得了湖北省“五一勞動獎章”,還被授予全國“孝親敬老之星”稱號,我多自豪啊!

  去年11月,我和女兒到北京大學游玩,在北京大學六角塔前我許了個愿。女兒問我:“媽媽,您許的什么愿啊?”我說:“不能說,一說愿就不靈了。”此刻,希望借助大家的力量,即使我說出來了,它照樣能靈愿。我許的愿是:“愿我女兒幸福、我老公幸福、我自己幸福,愿天下人都幸福!”

  謝謝


企業文化

BUS DYNAMIC